高潭灰水粽的基本介紹
端午臨近,在惠東縣革命老區(qū)高潭鎮(zhèn),有一種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灰水粽”的粽子十分熱銷。該鎮(zhèn)有一個遠(yuǎn)近聞名的“粽子村”——黃洲村黃坑村民小組,該村以生產(chǎn)灰水粽出名。
灰水粽的制作手法可以回溯到清朝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制作用的粽葉、糯米等材料都來自當(dāng)?shù)亍;宜粘云饋砑扔腥犴g感又不覺得粘牙。
灰水粽,聽名字就知和灰水饃同出一轍。先用堿水將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黃色,再用葦葉包成四角小粽,扎緊。煮熟剝開的粽子,有葦葉的清香,黃澄澄的粽子顯得飽滿,圓潤。和灰水饃一樣,澆糖漿就可以吃了。
灰水粽的“灰水”就是布荊草木灰溶解沉淀澄清的液體,也就是天然的堿水。用這種灰水泡的糯米做的粽子,因為灰水呈堿性,所以做出來的粽子顏色微黃,而且非常軟糯。人們常把灰水粽蘸蜂蜜吃,沒有蜂蜜就用白糖代替。
產(chǎn)品特點
廣東粵東的灰水粽,在廣東粵東客家地區(qū)及廣西部分地區(qū)流行,為端午節(jié)專用粽子。整體為長條形,無內(nèi)餡,空吃味道略帶澀味苦味,典型吃法為蘸黃糖吃,亦可配伍自己喜愛的甜醬。由古至今,一大特色。
歷史民俗
高潭灰水粽從清代開始流傳,至今已100多年。
品嘗吃法
吃法多種,可以直接入口,也可以蘸著白糖、蜜糖等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