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牛肉的基本介紹
平遙牛肉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食文化的精華之一,古漢時就有“賣刀買犢,賣刃買牛,游刃有余”的對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風味獨特、久負盛名的平遙牛肉早在明清時代就已遠銷亞洲各國,史載清末,慈禧太后途經平遙,享用平遙牛肉后,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將其定為皇宮貢品。
營養(yǎng)價值
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在進行訓練的頭幾秒鐘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補充三磷酸腺苷,從而使訓練能堅持得更久。
牛肉含維生素B6:蛋白質需求量越大,飲食中所應該增加的維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幫你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有助于緊張訓練后身體的恢復。
牛肉含肉毒堿:雞肉、魚肉中肉毒堿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牛肉卻含量很高。肉毒堿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產生支鏈氨基酸,是對健美運動員增長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種氨基酸。
牛肉含鉀和蛋白質:鉀是大多數(shù)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從而影響肌肉的生長。牛肉中富含蛋白質:4盎司瘦里脊就可產生22克一流的蛋白質。
產品特點
平遙牛肉不加任何色素,但色澤紅潤,茬口鮮紅,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組織緊密,里外軟硬均勻,食之綿軟可口,咸淡適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長。久食之,可抉胃健脾,增進食欲。制作時必須選用上好肉,加工技術非常講究。屠宰是第一道工序,除了必須把血放盡外,剔骨時必須將牛的神經組織包骨皮與肌肉組織相連接,把整塊肉按部位取下。如果損壞了包骨皮,一頭牛的碎肉塊突破了6至8斤的水平,不僅骨頭上帶肉經濟上受到損失,而且大大破壞了平遙牛肉的整形和肉質緊密度。第二道工序是分割。剔骨后的牛肉,根據(jù)牛的大小分部位割成16至20塊。部位名稱叫敦則、二道敦、夾肋、膀頭、脖則、爪則。然后一塊一塊涂上食鹽。為使鹽度均溶,對厚塊牛肉用刀刺上幾個鹽眼,把鹽頂進去,將加鹽的肉塊本著先厚后薄的順序分層入缸、鹽與肉的比重要合理,過少過多都影響口感,而且過多時不少水溶蛋白汁分解隨汁流走 ,營養(yǎng)成份降低,出肉率下降。腌制 合理時間是:夏季 5-7天,春秋季15天,冬季30天。第三道工序是煮熟牛肉。將腌期已到的生牛肉從腌缸取出用清水洗凈污物,等鍋內水開后,將肉依照大小厚薄耐火程度分層入鍋。先用急火煮2小時,以后逐漸將火壓小煮8小時滅火,再燜2小時出鍋,共計12小時。出鍋時的肉要放在案上晾開,或用肉鉤掛在架桿上逐漸降溫,全部冷卻,肉質收縮才能入庫。 相/關/文/章 食神眼:平遙牛肉 香飄百里 晉中平遙古城,實乃漢民族璀璨文化之實物標本,活脫脫一幅集古廟、古街、古建、古宅于一身的立體“清明上河圖”。平遙物華天寶,物產薈萃,如平遙牛肉就像古城的燦燦市樓、蒼蒼民居一樣蜚聲宇內。
歷史民俗
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清嘉慶年間,邑人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設有興盛雷牛肉店,長達百余年。到光緒末年,又有任大才與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設立自立成牛肉鋪,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均為正宗產品。
平遙牛肉,傳統(tǒng)制作工藝獨特,從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漬、鍋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鹽、用水以至加工的節(jié)氣時令等,都十分講究。所產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民國初年,西郭村韓來寶在縣城南門外開設隆盛旺牛肉店;韓照林在城內西大街開設牛肉加工作坊。之后,牛肉店鋪、作坊逐年增多。
1949年后,平遙牛肉仍為私營作坊加工: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個體牛肉加工作坊組織為合作小組,屬縣食品公司統(tǒng)一管理。同年,縣食品公司專門建起牛肉加工車間,購置配套加工設施,由原興盛雷老字號的第六代傳人雷時雨擔任車間主任。并聘請從小隨任仰文經營自立成牛肉鋪的其外甥馬生富老師傅為技術指導,開始生產正宗的平遙牛肉。馬生富親手帶徒十余人,使加工平遙牛肉的絕技得以傳承;是年,縣食品公司加工的平遙牛肉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食品名產博覽會;卜被評為全國名產:至1966年。平遙牛肉生產正常:”文化大革命”中,牛肉加工中斷。1978午后,縣食品公司恢復牛肉加工,仍為手工操作季節(jié)性生產。隨之,私營牛肉加工作坊也逐步興起。小城、西郭、南政等村,多沿用傳統(tǒng)工藝,加工牛肉。1988年,縣食品公司繼承平遙牛肉傳統(tǒng)工藝,投資20萬元,建立牛肉罐頭廠,購置夾層鍋、高壓滅菌鍋、真空包裝機、連續(xù)封口機等,增設化驗室,開設了真空軟包裝生產線,并經國家商標總局批準以“冠云”牌注冊。一些較大的個體牛肉生產廠家也開設了真空軟包裝生產線。1991年,縣食品公司采用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的方式,精制成500克、250克、100克軟包裝袋和手提式禮品盒包裝牛肉,保質期增加到12個月。同年,冠云牌牛肉榮獲“七五”全國星火計劃銀獎。次年,獲首屆國際中小企業(yè)新產品、新技術展覽暨合作洽談會優(yōu)秀展品獎。1993年10月,平遙食品公司被國家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1994年,籌建了平遙牛肉集團公司,投資900萬元,在北門外中都路南23號院興建起現(xiàn)代化的牛肉生產線及配套設施,開發(fā)了冠云牛肉生產系列產品。同年,獲’94太原食品博覽會和成都全國星火科技精晶展不會兩項金獎。1995年,平遙牛肉集團公司正式掛牌運行。同年,新建了全封閉牛肉加工流水線。冠云牌平遙牛肉榮獲第三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7年,“冠云”獲山西省著名商標。1999年,冠云牌子遙牛肉被認定為’99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名牌產品,其他較出名的還有晉豪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晉豪牌牛肉、小城村云青肉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云青牌牛肉、小城村威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威壯牌牛肉及西郭村生產的年紅牌牛肉等。平遙牛肉遠銷太原、北京、天津,西安、鄭州等全國各地。
平遙牛肉的制作方法
1.春秋季節(jié)做法:將牛肉切成豆腐樣的大塊,用刀將肉塊上刺上三個鹽眼,將肉架在桿上晾一夜,第二天放入缸內,將鹽撒在肉上,腌潰15天。
2.夏季做法:將牛肉切成比豆腐塊略小的磚塊,每塊肉刺4個鹽眼,將肉架在桿上,傍晚時,用木棍將肉撐開鹽眼,將鹽塞人鹽眼內,移置溫暖的地方,腌潰20天。
3.肉腌潰好扣取一鐵鍋,倒人清水燒沸,將肉整齊的碼人鍋內,鍋再沸時,改小火燒,燒至3小時左右,將肉上下倒一下,肉色尚未發(fā)紫時,要加入幾斤牛油,煮至第六小時時,將鍋內的肉再上下倒一次,煮至第七小時后進行第三次翻煮鍋,第九小時時,將鍋改小火,將肉油全部撒出。
4.出鍋:春秋季節(jié),要在滅火后熱氣散至八成時撈出。冬季要在熱氣散盡時撈出,夏季要在滅火后立即撈出。
5.撈出的肉,用刷子將肉刷凈,以保證有良好的清潔美觀的外形,放置低溫保存起來,食用時,切成片裝盤即可。
獲獎榮譽
1956年在北京全國食品博覽會上被評定為“全國名產”;榮獲“七五”全國星火計劃銀獎;獲首屆國際中小企業(yè)新產品、新技術展覽暨合作洽談會優(yōu)秀展品獎;1993年10月,平遙牛肉企業(yè)被國家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牛肉品牌企業(yè)均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