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獼猴桃的基本介紹
興文獼猴桃在高、低海拔地區(qū)均能正常生長與結果,生態(tài)適應性良好,且豐產、穩(wěn)產,果實品質優(yōu)良,抗高溫干旱能力強,具有較強的抗病蟲能力,但在低海拔地區(qū)栽培,果肉紅色變淡,以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qū)栽培最能體現其果實紅心的特性。8月下旬陸續(xù)上市,采用溫控法可貯至翌年二月。紅心獼猴桃果心橫截面呈放射狀紅色條紋形似太陽,光芒四射,美艷奪目,看之飽眼福,食之飽口福,含有補血養(yǎng)顏功效的紅色素。
興文獼猴桃是興文縣特色農產品,凝聚了興文悠久而豐富的僰苗文化,以其酸甜適中、肉質細嫩、營養(yǎng)豐富等特色贏得廣大消費者喜愛。興文獼猴桃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后,興文縣將及時完善產品標準,指導興文獼猴桃種植及相關技術和質量控制;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切實保護興文獼猴桃地理標志產品及其專用標志的規(guī)范使用;制定相應政策性文件,切實把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為興文經濟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營養(yǎng)價值
興文獼猴桃營養(yǎng)豐富,富含維生素及P、K、Ca、Mg、Fe、Cu等多種礦物質和18種氨基酸,每百克鮮果肉含維生素C100-420mg,比柑橘高5-10倍,比檸檬高11-13倍,比蘋果高20-80倍,被贊為“人間仙果”、“水果之王”、“維C之冠”,鈣Ca含量居果中之首,營養(yǎng)價值屬果中之冠。
產品特點
興文獼猴桃果面潔凈,果面無毛,果皮薄、果肉黃色或黃綠色、果心淡黃色或紅色、呈放射狀圖案,色澤均勻。果肉細嫩、香味濃郁、酸甜可口。
鮮果中有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和Vc、VB、VE和鉀、鈣、鎂、磷等礦物質”。興文獼猴桃作為當地苗漢人民傳統(tǒng)水果,可以直接吃、釀酒吃,其中興文獼猴桃圣果酒更是苗族同胞待客、宴請的上品酒水,飄香千年而不散。
歷史民俗
興文獼猴桃種植歷史悠久,據《興文縣志》記載及民間傳聞,興文獼猴桃作為古僰族和當地苗族的主要水果已有2000余年歷史。古僰族主要分布在現今的九絲城鎮(zhèn)、仙峰苗族鄉(xiāng)、毓秀苗族鄉(xiāng)、僰王山鎮(zhèn)等高海拔區(qū)域,該區(qū)域為野生獼猴桃生長地,是興文獼猴桃的主產區(qū)。在古僰族繁榮昌盛的時期,興文獼猴桃成為古僰族的重要食物來源之一。在明朝萬歷年間,為更好的統(tǒng)治西南地區(qū),明王朝派出重兵絞殺古僰族,在糧食嚴重匱乏的情況下,當地當地野生興文獼猴桃就成為古僰族維持生計的重要食物。
興文獼猴桃的獲獎榮譽
2012年,興文獼猴桃參加成都國際獼猴桃節(jié)“龍門山脈獼猴桃品鑒”活動,獲“紅心組”二等獎。
2014年獲中國“綠色食品”認證。
2015年獲宜賓市“名優(yōu)特新”農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