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蕎面饸饹的基本介紹
蕎面饸饹,古稱河漏、合絡、手搦餅,是以蕎麥為主要材料制作的食品,是陜西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之一。尤以藍田生產的饸饹備受歡迎。
營養(yǎng)價值
因糖分含量少,粗纖維多,利于消化,對糖尿病有明顯的療效。
產品特點
藍田苦蕎麥饸饹條細,色澤黃亮,棉軟筋韌,清香利口。
歷史民俗
蕎麥在我國種植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5世紀的《農書》中就有關于蕎麥是當時栽培的八谷之一的記載。中醫(yī)學認為,蕎麥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氣、開胃寬腸、消食化滯的功效,對血脂、血糖代謝的平衡起著極好的調節(jié)作用,是集營養(yǎng)、保健、醫(yī)療于一身的多功能糧種。素有“消炎糧食”的美稱。
藍田蕎面饸饹的制作方法
制作蕎面饸饹,須選用新鮮的蕎麥面并且講究現(xiàn)磨現(xiàn)做,共分為和面、煮條、拌油三個主要程序。由于蕎面黏性差,用常規(guī)制作面條的方法很難成型。所以,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發(fā)明了專用工具“饸饹床”。“饸饹床”為木制,是把一塊窄而長的厚木板,中間掏一個圓洞,洞底裝一片多孔的鐵片。在木板的下面裝有木腿,便于支在鍋上。厚木板的頂端連著一根長木棍,上面裝著一根直徑略比圓洞小一點點的園木樁。制作饸饹時,把和好的蕎面團搓成園條放入園洞內,按動木棍用圓木樁擠壓,面從鐵片的小孔中被擠出,直接落入滾水鍋內。煮熟后,就成了細長光滑的饸饹。
品嘗吃法
藍田蕎面饸饹可以兩吃:一種是吃涼的,另一種是吃熱的。夏季一般是涼吃,調入精鹽、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醬和紅油辣子。有時師傅芥末下得多了點,一入口,不由渾身一顫,感覺七竅六神都通了,是消夏祛暑的好東西。冬季多是熱吃,先用熱骨頭湯把饸饹澆熱,再在饸饹碗里澆上臊子,撒入香菜、蒜苗絲和胡椒粉。吃起來湯鮮饸饹筋,通體舒暢。 “蕎面饸饹黑是黑,筋道爽口能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