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黃面的基本介紹
醬驢肉黃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號稱中華一絕,到過敦煌的人和生活在敦煌的人都會在路邊看到很多驢肉黃面館,正宗的醬驢肉黃面館只有一家,敦煌人都知道,敦煌市西大橋農貿市場門口(敦煌市文廟巷84號),有家順張驢肉黃面館的,就是享譽敦煌城的醬驢肉黃面代表。
營養(yǎng)價值
驢肉──俗話說:“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驢肉味道鮮美,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中醫(yī)認為,驢肉性味甘涼,有補氣養(yǎng)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功效。從營養(yǎng)學和食品學的角度看,驢肉比牛肉、豬肉口感好、營養(yǎng)高。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于豬肉、牛肉。所以驢肉是肉類中的上品。
產品特點
敦煌的黃面好吃,主要在于香菇汁做得好。這香菇汁是用香菇末、驢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哨子,帶著湯汁,豆腐切成小塊小塊的,有點硬度,也有些嚼頭。湯汁澆在黃面上,散發(fā)著一股醇香肉膩和香菇甜味,聞著那味道,食欲突然大增。吃香菇汁黃面,面有些韌性和勁道,湯汁在面上增加了滑爽,香菇末和豆腐夾在黃面中,增加了味道,使黃面更好吃。
歷史民俗
自從清代末年,驢肉黃面的拉面手藝正宗自古傳承下來的,就是這位馬順張,當年高超的拉面技藝使得當時敦煌無人不知。
馬順張(1909--1981)本姓張.其父親早逝后隨母親改嫁到馬家.所以起名馬順張.順張二字由此得來.
順張黃面的第三代傳人張世存師傅將張記黃面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58年10月彭德懷 元帥來敦煌視察時 在莫高窟用餐品嘗了張世存師傅的黃面.
198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趙南起將軍視察駐敦部隊 時也到順張品嘗了張世存師傅的黃面.飯后趙南起將軍非常激動.立即聘請張世存師傅去總后勤部(北京萬壽路)工作.在北京工作期間張世存師傅還為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拉過面.
自此之后,來學拉面技藝的學徒不斷,有的學成之后自掛招牌新開店,有些學徒的店因區(qū)位優(yōu)勢而生意更加紅火,便使得年輕一代不清楚老一輩時代的正宗驢肉黃面。
1999年6月13日,張世存師傅病逝.順張驢肉黃面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敦煌飲食文化的瑰寶.是敦煌旅游必去之處。 2005年夏,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在敦煌旅游時,也來光臨過順張黃面館。
莫高窟156窟(宋)壁畫上就有制作黃面的生動場景,可見其歷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