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城簽子饅頭的基本介紹
簽子饅頭又稱簽子饃饃、尖饃饃、高樁饃饃、矮樁饃饃、杠頭饃饃等,山東省漢族傳統(tǒng)名點,起源于山東平原縣恩城鎮(zhèn)。簽子饃饃軟而有勁,香甜可口;好的簽子饅頭彎成圈,皮不裂肉不斷,簽子饃饃是插在筷子上蒸熟而成,筷子又名簽子;所以叫簽子饅頭.簽子饅頭為嗆面饅頭;為什么這么說那.簽子饅頭是插在簽子上蒸熟的,面軟了,是立不住的,嗆了很多干面,簽子饅頭的技術含量為:"高級".沒有經(jīng)過特殊學習是不會把饅頭插好蒸熟的,會漏簽子,行話:"漏簽子"上簽子".上簽子是把饅頭插在上面.簽子饅頭軟而有勁。
營養(yǎng)價值
簽子饃饃之形、色、味俱佳,蛋白質(zhì)、糖份等有機物含量高,營養(yǎng)豐富,老少咸宜食用。
產(chǎn)品特點
其個體形狀獨特:長20厘米左右,頂端尖細,中間圓而粗(直徑3.5厘米左右),底端較頂端稍平鈍,略呈紡錘形。色白潤如玉,油光有微亮。
其味道香甜,嗅之芳氣撲鼻;食之甘甜如飴,柔韌可口。
歷史民俗
歷史悠久,好看 好吃 好拿;孩子特別喜愛吃,因地處魯西北平原上,物產(chǎn)豐富,所產(chǎn)小麥優(yōu)良,此饅頭的起源據(jù)說有五百年的歷史了,興起于清乾隆年間,直到現(xiàn)在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蒸食,記的小時候每到過年就等著饅頭出鍋,爭著搶吃饅頭尖,因為當?shù)亓鱾髦粋€說法:吃饅頭吃尖,長大了做官。
恩城簽子饅頭的制作方法
其選用優(yōu)等小麥磨成“78”面粉當基本原料,將“肥頭”(酵面)加入適量堿面(0.5公斤“肥頭”加1克堿面)后,和以“嫩面”,在案板上揉勻,用特制木杠反復擠壓,然后切段手搓成形,兩頭尖,中間粗,插入帶竹簽的蒸籠,上鍋急火20分鐘蒸熟,即可出籠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