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古銅鏡的基本介紹
銅鏡又稱青銅鏡,即用銅做的鏡子,靠正面磨光、反射,是古人照面飾容的器具。中國最早的銅鏡是在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遺存中發(fā)現(xiàn)的,共出土兩面,一為素鏡(無紋飾),一為七角星紋鏡(銅與錫合金),皆為圓形。戰(zhàn)國、漢、唐代是中國銅鏡鑄造發(fā)展的三個高峰。
鄂州與洛陽、會稽、徐州并列為全國四大產(chǎn)銅、制鏡中心。鄂州銅鏡,不僅延續(xù)時間久,而且種類繁多。計有山字鏡、羽紋鏡、日光鏡、昭明鏡、規(guī)矩四神鏡、鳥獸紋鏡、飛鳳鏡、重列神獸紋鏡、畫紋帶鏡、鎏金神獸鏡、佛像紋鏡、海獸葡萄鏡、吳牛望月鏡、牛郎織女鏡、雙劍鏡、菊花鏡、帶把“喜”字鏡等30余種。
產(chǎn)品特點
由鄂州市文物復原復制研究所運用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技術研究復制的古銅鏡,制作精巧、構圖新穎、造型美觀、鏡面光潔。圖案的構造別具特色,絢麗多姿,有栩栩如生的龍虎麒麟,翩翩起舞的鳳凰朱雀,活靈活現(xiàn)的奇神異獸,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等等;其大小造型、曲律半徑、制作工藝等方面十分講究。該工藝品不僅在國內(nèi)暢銷,而且遠行域外,是游客作為收藏饋贈的上好紀念品。
歷史民俗
銅鏡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飾容的生活用品,如今古銅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濃縮文化,鑒證歷史,創(chuàng)造財富,陶冶情操,成為人們投資收藏的古代藝術品。
青銅的發(fā)明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作為當時先進性生產(chǎn)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夏、商、周被稱為“燦爛的青銅器時代”。春秋戰(zhàn)國以后,青銅器逐漸衰落,被更先進的生產(chǎn)力代表鐵器所取代,但青銅鏡的制造和使用卻并沒有因青銅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卻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fā)展。可以說,古銅鏡在青銅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獨立和自成體系的,或者說是青銅文化的延續(xù)。古銅鏡在青銅器時代初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直到清代水銀玻璃鏡的出現(xiàn),使它退出了實用領域;然而,它本身所蘊涵的文化、歷史價值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研究與收藏。歷代銅鏡的鑄造工藝、銅質(zhì)、紋飾、銘文等無不反映特定的時代背景,反映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等。
鑒別真假
古銅鏡不僅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還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和投資潛能。投資古銅鏡的首要問題就是辨別真?zhèn)巍H缃瘢S著人們對銅鏡收藏熱情的日益提高,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手段仿制的銅鏡充斥市場,即使是有經(jīng)驗的行家稍不留心也會上當受騙。就其真品來說也比較復雜,傳世與出土的銅鏡不同,全國各地銅鏡的形制、工藝、皮殼、包漿也各不相同,地域性非常強。所以辨別古銅鏡的真?zhèn)我诹私夤陪~鏡的基本知識基礎上,從鑄造技術、形狀、紋飾、銘文、銅質(zhì)、重量、聲音、銹色等方面綜合考證,這就要求多看書,多實踐,多向?qū)<液托屑艺埥蹋踔烈私庾钚碌淖鱾渭记伞9陪~鏡的價格也不能一概而論,年代、尺寸、品相、珍稀程度、市場需求等都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