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葡萄的基本介紹
哈密葡萄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無核白葡萄、馬奶子葡萄、紅葡萄、紫葡萄等,以無核白葡萄為主要栽培品種。哈密葡萄質(zhì)量好,產(chǎn)量高,營養(yǎng)高,鮮葡萄中含糖量高達25%以上,含有機酸 0.5%?1.5%,蛋白質(zhì)0.1%?0.9%,鉀、磷、鈣、鐵等礦物質(zhì)含量共為3%?5%,還含有多種維生素。
營養(yǎng)價值
葡萄營養(yǎng)價值豐富,是一種滋補性很強的水果。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等微量元素外,并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維生素PP等,此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多種氨基酸及多量果酸。葡萄含糖量高,以葡萄糖為主。因此,常食葡萄,對神經(jīng)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作用。而葡萄酒又為一種低度飲料,含有十幾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B12和維生素P,更具有味甘、性溫、色美、善“醉”、易醒、滋補、養(yǎng)人等特點,經(jīng)常少量飲用,有舒筋活血、開胃健脾、助消化、提神等功效。
產(chǎn)品特點
哈密無核白葡萄含糖量高于吐魯番的同類葡萄,榮獲國家“綠色食品”稱號。新鮮葡萄晶瑩剔透,翠綠媚人,質(zhì)美味佳,是水果中的佳品。葡萄除鮮食外,還可制成葡萄干、釀酒。哈密葡萄干與哈密瓜同時成為貢品。
歷史民俗
中國古代醫(yī)學對葡萄藥用也有記載。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肺,脾,腎經(jīng),能補益氣血強筋骨、通經(jīng)絡、通淋消腫、利小便、滋腎益肝。葡萄根、葉也是中藥材。葡萄易泄瀉,不宜過食。醫(yī)療上能起到補腎、壯腰、滋神益血、降壓、開胃的作用,尤其在預防和治療神經(jīng)衰弱、胃痛腹脹、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較顯著的療效。《滇南本草》說“大補氣血,舒筋活絡”。《滇南本草圖說》說治痘癥毒,胎氣上沖,煎湯飲之即下。《本草再新》說它“暖胃健脾”。《隨息居飲食譜》認為它“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止渴,安胎”。《陸川本草》記載:“滋養(yǎng)強壯,補血,強心利尿,冶腰痛,胃痛,精神疲憊,血虛心跳。”葡萄含鐵量較高,對缺鐵性貧血者,食用葡萄干大有裨益,是治療的輔助措施。
哈密葡萄的制作方法
(1)葡萄果實可生吃,或干燥后作葡萄干食用,亦可作藥膳應用,對神經(jīng)衰弱,疲勞過度,消化不良,心悸盜汗,浮腫等有療效。
(2)取白葡萄汁,生姜汁,服用,可治痢疾。
(3)每天飲用3杯紫葡萄汁,可使血小板聚集力降低40%。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yī)學院研究還發(fā)現(xiàn),葡萄中的白藜蘆醇具有較強的抗癌、阻抑癌細胞擴散效應,有效清除人體內(nèi)多余的自由基,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延結衰老效益。
(4)葡萄搗汁,可單服或與其它食療品配伍應用。搗汁方法簡便,取紫葡萄60克洗凈后,加300毫升水煮沸,直到葡萄皮、籽及肉部都分開時為止。用紗布袋過濾,去掉渣滓,加糖再度煮開、消毒、冷卻即成。用葡萄汁,藕汁,生地黃汁、蜂蜜等量,共煎熱,每次飯前服:治療熱淋,小便澀少或疼痛帶血。用葡萄汁、茅根,水煎飲用,可治療熱淋。
(5)葡萄干30克、去皮、芯的蓮子90克,用700—800毫升旺火燉至蓮子熟透即可服食,一般服五至10次見效,可治脾腎虛型胎動不安。簡便的方法是選蓮子60克、苧麻根和葡萄干各30克,水煎服,可治胎動不安。
(6)葡萄干30克、南瓜蒂加水1碗,放入砂鍋,文火煲約20分鐘即可服用,治胎氣上逆引起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