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羽毛扇的基本介紹
高淳羽毛扇被欽定為貢扇后,致使高淳的羽扇行業(yè)迅速發(fā)展和興盛起來。明末清初,出現(xiàn)了行會。在行會的統(tǒng)一主持下,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所有羽毛扇商店開始'掛牌'、出樣品,行會則派出代表挨家挨戶檢查產品的規(guī)格和質量,評定價格。產品質量好的就評為'進貢商號',掛上'進貢羽扇'的牌子,由其承擔當年貢扇生產任務。當時,羽扇行規(guī)相當嚴格,任何人未經行會批準,不得擅自經營。即便是自己生產的產品,要拿到市場銷售也必須經行會同意。
高淳羽毛扇制作據(jù)考清代高淳已有徐福昌、張怡鑫、芮大昌、徐恒春等十多戶羽毛扇商號。民國初年(1914年)被選送巴拿馬 “萬國博覽會”展出,當時有張怡鑫等四家商號得到獎勵。建國后制作技藝有所創(chuàng)新,高淳羽扇業(yè)得到了很大發(fā)展。1950年全年產銷量達9萬把,比1949年增產4萬把。1951年,高淳精心制作了四把珍貴的羽毛扇,贈送給了毛主席、朱總司令和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受到中央辦公廳的嘉獎。1953年產銷量已達25萬把。1957年后,高淳羽毛扇開始大批出口海外,行銷前蘇聯(lián)、加拿大等23個國家、地區(qū)。1973年,淳溪羽毛扇廠更名為“高淳羽毛工藝美術廠”,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改革開放以來,高淳羽毛扇已發(fā)展到80多個品種,遠銷歐美。今天,隨著高淳文化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為振興高淳羽毛扇這一傳統(tǒng)手工技藝,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
產品特點
高淳羽毛扇花式繁多,約有八十多個品種。從形狀分,大體有全圓形、半圓形、寶劍形、桃子形,石榴形,佛手形,掌形、雞心形、花瓶形等。如圓形羽毛扇,有用鵝毛制作的“漢光月”、“圓光月”等,有用雁毛制作的“黑雁圓”,“雁小圓”等。長形羽毛扇,有用雕毛制作的“雕寶劍”、“雕平月”,有用雁毛制作的“雁平月”等。同樣是用鵝毛制作的半圓形羽毛扇,因為所用毛料的生長部位不同,品種也不同。用梢翅做的有“梢平月”、“梢中漢月”,用刀翎做的有“刀平月”、“刀漢月”等。此外,即使產品的規(guī)格要求相同,因裝璜色彩不同,品種也各異。 制作羽毛扇的主要原材料是羽毛,附屬材料有扇柄,菊花餅、絨毛、銅帽等。羽毛分野禽毛和家禽毛兩類。野禽毛有雕毛、鷹毛、天鵝毛、騭鷥毛、仙鶴毛、雁毛等等。其中尤以雕鷹類羽毛最為貴重,因這類鳥羽不僅色澤艷麗,而且毛質堅硬,經久耐用,過去制作貢扇一般都采用此類羽毛。家禽毛主要是鵝毛。 制作一把羽毛扇,一般要經過配料、洗刷、修剪、戳扣、裝柄、縫線等幾道主要環(huán)節(jié),輔以釘菊花柄、裁絨毛、畫花等必要的裝璜。 羽毛扇因其選羽考究,制作精良,造型優(yōu)美,令人愛不釋手。既是夏令解暑驅蚊的佳品,又可供人們作裝飾之用。因其風勢柔和,清涼爽身,盛夏酷暑之際,老幼及病人、產婦使用尤為適宜。
歷史民俗
高淳羽毛扇歷史悠久,為研究羽毛扇制作工藝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證據(jù)。羽毛扇畫繪制更有獨特之處,藝術含量高,為民間工藝制品制作提供借鑒。高淳羽毛扇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是本地區(qū)的特色產業(yè),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近年來,高淳縣已對高淳羽毛扇進行普查,收集、整理了民間資料,尋訪了民間藝人,并對該項目的音像圖文資料進行建檔。已在高淳老街等地開設了專門的高淳羽毛扇制作與銷售柜臺,供游客欣賞和購買。在省、市有關新聞媒體上進行宣傳,提升高淳羽毛扇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