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雕梅的基本介紹
雕梅系施甸縣特產,采用紅花大鹽梅,經人工精心雕琢、取核、除澀去酸,再以優(yōu)質蜂蜜浸泡后裝罐密封而成,工藝十分考察。成品色澤、形狀幾與鮮梅無異,酸甜適度,清脆可口,生津止渴,增進食欲,曾為滇西一大名食,行銷省內外及東南亞。
施甸雕梅相比,雕梅可謂頗含藝術情味的"陽春白雪",其加工工藝十分考究:精選個大體圓、熟而未透的紅花大鹽梅,剜去內核,然后在其表面精心雕琢各種花樣,如梅線、玉梅花、犬牙、菊花、荷包、寶蓋等,然后放入優(yōu)質施甸雕梅施甸雕梅民族大學甸雕梅中國民族雕梅民間傳說梅民族音樂
采用當?shù)靥赜兄t花大鹽梅精制而成,據(jù)考證已有二百多年的加工歷史。往昔專營雕梅的作坊頗多,較為出名的有羅氏"甫慶昌"、張氏"瑞興號"、徐氏"會榮昌"、楊氏"永昌號"等名家,一度暢銷于滇省內外及東南亞諸國。與一般消閑小吃施甸雕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特產
產品特點
形如菊花,造型別致,酸甜適中,生津止渴,開胃提神,具有觀賞和食用雙重價值。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制作方法
雕梅產自洱海源頭的洱源縣。梅子成熟季節(jié),選用核小、縫隙小、八成熟的大個頭優(yōu)質鹽梅,清洗干凈后,用專業(yè)的雕梅刀進行人工雕花,去核,壓扁,放入土陶罐中,一層梅子一層白糖均勻鋪開,幾天以后,將梅子上浸出酸水和沫子舀出來,再繼續(xù)加白糖,如此往復數(shù)次。1個月后,放入土陶罐或玻璃鋼池子密封保存。再過1個月后,就可上市銷售了。當然,也可以無限期地密封下去,時間越長越好吃。從土陶罐或玻璃鋼池子中取出雕梅后曬干,就成了人見人愛、酸甜美味的雕梅脯。
獲獎榮譽
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蘭;蜜糖浸漬味鮮美,疑是仙葩落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