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竹筍的基本介紹
有“竹鄉(xiāng)”之譽的石臺縣。滿山遍野竹筍產量極其豐富。產物主要分為毛竹冬筍、毛竹春筍、小山竹筍(主要是水竹筍和木竹筍)。每當立冬時節(jié)來臨,便是冬筍生長旺季,也是挖取冬筍的最好時節(jié),冬筍與春筍都分為當年、不妥年之說,當年毛竹出筍率較高。冬筍較之春筍產量雖不高,但其獨占的鮮嫩爽口、營養(yǎng)價值和極高的品質,一直是食筍喜好者的最愛。陽春三月,滿目竹園,春筍破土而出,處處竹筍點點,讓食筍喜好者歡樂之余,便可盡情大飽口福。小山竹筍也是竹筍中的佳品,形狀細小,肉質鮮嫩,食用之下別有一番風味。
營養(yǎng)價值
1.開胃健脾。竹筍含有一種白色的含氮物質,構成了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欲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胃脹、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等病癥;
2.寬胸利膈、通腸排便。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貯留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用于治療便秘,預防腸癌;此外,它的高含量纖維素在腸內可以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減少與高血脂有關疾病的發(fā)病率;
3.開膈消痰。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癥,且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4.增強機體免疫力。竹筍中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歷史民俗
竹筍,營養(yǎng)豐富,具有必然保健功效的食用佳品。它色香味俱全,鮮爽可口,深受人們喜歡。被譽為“寒士山珍”,有“無筍不成宴”之說。中國也是食筍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
制作方法
來到石臺作客,飯桌之上,竹筍是必不會少的佳肴,本地人為了常年能吃上竹筍,通過去殼一煮熟殺青一漂洗一上榨擠水一晾曬烘烤—包裝一貯藏等系列工藝措施,精心加工制作的筍干、筍衣及清水筍尖、筍塊、筍絲等系列保鮮筍,具有食用方便,味道鮮,外觀美,營養(yǎng)價值高的特點,深受食客喜歡。
石臺竹筍的品嘗吃法
先用清水浸泡數(shù)小時,待筍泡漲后,用刀滾刀切或將筍劈為兩半,切成3-4厘米長的節(jié)放在沸水里煮15分鐘左右,撈起再用清水浸泡使其充分發(fā)脹待用(在夏季浸泡最好在2日內食用,除此以外的冬季可在5日內食用,但必須每天換水一次,)可紅燒各種肉食品,火鍋、涼拌等隨君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