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釀皮的基本介紹
西寧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較濃的傳統(tǒng)小吃,在西寧和農(nóng)業(yè)區(qū)各城鎮(zhèn)出售釀皮的攤販到處可見。進入夏暑期,品嘗一盤黃亮柔韌、細膩爽滑、清涼舒心的釀皮,一定會感到胃口大開,回味無窮。如此能上能下,皆因其獨特的風味。
營養(yǎng)價值
釀皮的原料之一綠豆面
1. 綠豆中所含蛋白質(zhì),磷脂均有興奮神經(jīng)、增進食欲的功能,為機體許多重要臟器增加營養(yǎng)所必需;
2.綠豆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強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水解達到降血脂的療效,從而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絞痛;
3.綠豆中含有一種球蛋白和多糖,能促進動物體內(nèi)膽固醇在肝臟中分解成膽酸,加速膽汁中膽鹽分泌并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
產(chǎn)品特點
餾的釀皮,金色發(fā)亮,薄細柔脆;而蒸的釀皮,色褐沉著,渾厚肥大,兩者色形各異,而味道基本一致。綿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
歷史民俗
唐朝開元間,玄宗李隆基執(zhí)柄國政,天下太平。天水西南稍子坡上有玄宗的祖墳,坡下西頭有戶柳姓人家,祖孫三代守護著唐皇祖墳,遠在長安的唐皇后裔感念柳家護墳之恩,每年來天水祭祖,都要賜賞一些錢物給柳家,一來二往,交情日深。柳家護墳盡心盡力,唐皇祖墳安然無恙。稍子坡東頭有個何家窯,有何姓父子二人燒炭為生。這一年臘月頭,一場大地震發(fā)生了,柳蘭隨手將面團扔進水缸,蓋上,抽身跑出廚房一看,三間瓦房不見了,接著身后嘩啦一陣響,茅草廚房也塌架了,一看這景象,柳蘭頓時癱在地上。這次地震,柳家全家遇難,何家父子幫柳蘭安喪了親人后,回到何家窯。重建家園要吃飯呀!從土里刨的一點兒白面、雜和面很快吃完了,柳蘭一籌莫展。忽地一下她想起來那天揉的一塊面還在缸里,便急忙伸手去撈。然而面團沒有了,撈上來一把滑溜溜的面串,缸里是一些稀糊糊湯,一聞還有點兒酸,面團被泡發(fā)酵了。柳蘭在酸糊湯中加了些土堿,攪和時一股麥香溢出,她索性架起炭火,將面糊舀在蒸籠屜布上蒸了起來,不料蒸出的面餅十分香潤,放涼吃更是筋柔適口。不大一會兒,面糊全被蒸成了薄面餅,擺滿了大案板。為了讓父子倆多吃幾次面餅,柳蘭多放了些灰菜干,上面調(diào)了鹽、蒜泥和辣椒,父子攪拌后吃得眉開臉笑。何林邊吃邊問:“啥飯這么好吃?”柳蘭說:“這是白面糊糊蒸的釀皮兒。”
西寧釀皮的制作方法
釀皮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數(shù)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溫水調(diào)成硬面團,再幾經(jīng)揉搓,等面團精細光滑后,再放入涼水中連續(xù)搓洗,洗出淀粉,面團成為蜂窩狀物時,放進蒸籠蒸熟,這叫“面筋”再將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盤中蒸熟,這便叫“蒸釀皮”。
品嘗吃法
蒸熟了釀皮,從盤中剝離,切成條,配上面筋,澆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來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