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堂青皮梨的基本介紹
鄒堂青皮梨是馳名國內(nèi)外的嶺南佳果之一,它產(chǎn)白桑浦山東南麓丘陵地帶,也就是地都鎮(zhèn)南隴、仙埔、烏美諸村后面山地。這幾個村的占稱為鄒堂龍,青皮梨也稱鄒堂梨。
鄒堂青皮梨由來已久,據(jù)《鄒堂鄭氏族譜》記載及民間口碑材料,相傳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jìn)士鄭舺,于隆慶初年出任四川按察使時從四川移植蒼溪雪梨于鄒堂鄭氏祖祠后山坡,開始時皆稱“鄭子梨”,后因鄭子梨名字不雅,觀其色澤青蒼改稱青皮梨,后代逐漸繁衍而遍布鄒堂龍所屬山地,至今已四百多年了。
鄒堂青皮梨系薔薇科梨屬,沙梨的一種。鄒堂青皮梨酷似它的祖先四川蒼溪雪梨,又有點蘋果型。它皮青蒂軟,肉白汁多,酥甜爽口,飲譽中外。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果樹栽培》中青皮梨條這樣記載:“青皮梨產(chǎn)于揭陽縣鄒堂鄉(xiāng)。果實型圓或近于卵型,成熟后仍為青色,肉質(zhì)幼嫩,味甜汁多,適宜于加工制罐頭。”
鄒堂青皮梨春季開花結(jié)果,成熟時間在“大暑”至“立秋”階段,時達(dá)盛夏,天氣炎熱,人們吃之倍感泌脾清胃。果梨一經(jīng)上市,爭相購買,以先嘗為快,因而經(jīng)濟(jì)價值較高。
青皮梨皮薄肉厚,心細(xì)汁多,酸甜爽口,含有多種營養(yǎng)化合物、糖分、維生素等物質(zhì),是營養(yǎng)比較豐富的水果之一。它的鮮果利尿通便,可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青皮梨還可切成小片曬干成梨脯,入藥內(nèi)服可助消化,清熱除煩解渴,潤肺生津化痰咳,并能解酒毒,善治熱病津傷的煩熱口渴和肺熱干咳痰等癥。青皮梨還可外用,當(dāng)被開水淋傷或被火灼傷,將青皮梨生果用刀切成小片然后貼于傷患處有止痛收斂作用。
用鄒堂青皮梨切片曬干制成的梨脯除了保留青皮梨果的食用價值之外,沖水飲用可治風(fēng)濕、咽喉痛、勞夜浮肺火、燥熱。它的制作方法是:在每年“大暑”過“立秋”即至之時鄒堂梨已成熟,把梨子摘下來,用水洗后,切成二畔,然后把切破一面向下,有表皮一面向上順次切成厚2-3毫米的小薄片,把這些小薄片置于清洗干凈的曬臺上或干凈竹器內(nèi)被太陽照曬,直至可折斷,收拾藏于織塑袋三五天后,再放于炊格在爐灶上炊沸(炊格頂上炊煙起后15-20分鐘)取出晾干,重新放入竹器中于陽光下照曬至梨干濕度消失,裝于水缸中以備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