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碧璽的基本介紹
碧璽又稱為電氣石,英文名稱Tourmaline,是從古僧伽羅(錫蘭)語Turmali一詞衍生而來的,意思為“混合寶石”。托瑪琳出現(xiàn)在我國是公元644年唐太宗征西時得到的,稱之為“碧璽”, 托瑪琳化學成分比較復雜,是一種以含硼為主,還含鋁、鈉、鐵、鎂、鋰等元素的硅酸巖礦物。托瑪琳最早發(fā)現(xiàn)于斯里蘭卡,人們注意到這種寶石在受熱時會帶上電荷,這種現(xiàn)象稱為熱釋電效應,故得名電氣石。
產(chǎn)品特點
碧璽是所有電氣石的統(tǒng)稱。由於碧璽的顏色多種鮮艷,所以可以很輕易的使人有一種開心喜悅及崇尚自由的感覺,并且可以開拓人們的心胸及視野。
碧璽也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意,帶來無限的靈感及思緒,并且冷靜、清晰、及集中的力量,更可以使你行事妥當,全力以赴,并且可以放射出吸引愛情及友情的頻率。
碧璽又可以放射出親和力磁場,對于有領(lǐng)袖氣質(zhì)的人,自然可吸引更多的人往你身上靠攏,并且可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碧璽本身對于新陳代謝及內(nèi)分泌線體活動可產(chǎn)生高度作用,并且可平衡內(nèi)部氣場,可使陰陽相反元素容易結(jié)合及融合,也可在對外化解人際間的各種沖突及矛盾。
鑒別真假
碧璽的成分為復雜的硅酸鹽,其摩氏硬度為7.5 比重變化在2.92-93之間,折光率在1.624~1.644之間。一般情形下,碧璽原料呈長柱狀,柱面有縱紋,晶體的橫斷面呈弧面三角形,原料很易識別。
紅色碧璽主要與粉紅色黃玉、紅色尖晶石、紅柱石等相混,可以通過重液法鑒別。
用一瓶3.06毫升重液,幾顆石頭同時放入重液中紅碧璽懸浮或慢慢下沉,而紅色黃玉、紅色尖晶石則迅速下沉,紅柱石下沉速度也大于紅碧璽,由此可以挑出紅碧璽。綠碧璽主要易與橄欖石、綠色透輝石、綠色石榴石等才目混。由于碧璽有較大的雙折率,合適的位置可以觀察到清晰的后刻面棱重影而石榴石沒有。橄欖石與碧璽的內(nèi)部包體明顯不同,橄欖石中有特征的睡蓮狀包體而碧璽內(nèi)含有典型的不規(guī)則線狀和薄層空穴,局部碧璽可見大量平行纖維。碧璽為一軸晶在折射儀中兩條陰影界線一條上下移動,另一條不動。而綠色透輝石兩條陰影界線都可上下移動,而且透輝石折射率高于碧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