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石的基本介紹
昆石產(chǎn)于昆山市玉峰山,即馬鞍山中。馬鞍山所產(chǎn)之石與眾不同,舉世獨(dú)奪,所以稱為巧石,又名玲瓏石。又稱昆山石,因產(chǎn)于江蘇昆山的玉峰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呈網(wǎng)脈狀,晶瑩潔白,剔透玲瓏,少見大材。昆石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yù)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由于數(shù)量十分稀少現(xiàn)在市場上已很難見到蹤影。很多石友只能在資料上見到昆石。
產(chǎn)品特點(diǎn)
“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云潤筆床”,這是元朝詩人張雨在《得昆山石》詩中對昆石的贊美。雞骨石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給人以堅韌剛勁的感覺,它在昆石中最為名貴;胡桃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晶瑩可愛。此外還有“雪花”、“海蜇”、“荔枝”、“荷葉皴”等品種,多以象形命名。昆石總的看來是以雪白晶瑩,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為主要特征。
一塊晶瑩潔白的昆石再配上紅木基座便可使得其格外典雅古樸,玲瓏剔透。真可為“極天斧神鏤之巧,融自然藝術(shù)之奇”的天然工藝觀賞精品。將它置于案幾上能使您“眼見尺壁,如臨蒿華”,悅?cè)硕俊⑩诵纳瘛敝杏X。昆石近來又被昆山市政府列為“昆山三寶”之首(昆石、瓊花、并蒂蓮),如今高達(dá)尺余的昆石已屬稀有,連二十厘米以下的昆石也很難尋覓。
歷史民俗
昆石的開采、觀賞、珍藏,可追溯到西漢,至今已有2200余年歷史。昆石歷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他們都以得石為榮,甚至不惜以重金求取。得石后給石取名,吟詩作賦,贊譽(yù)不絕。如宋代大詩人陸游在他的“七律”詩中有“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節(jié)瘦,一拳突兀千金值”之句。元代詩人張雨在《得昆山石》一詩中有“昆邱尺璧驚人眼,眼底都無蒿華蒼。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云潤筆床”等等詩詞,在此不一一例
昆石自古以來一直受到達(dá)官貴人、文人雅士的寵愛和收藏,早在元、明時期,昆石已作為饋贈親友的高檔禮品。 現(xiàn)在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化的發(fā)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昆石也為普通百姓喜愛和收藏。
昆山石的開采歷史悠久,宋代《云林石譜》中已有介紹。首先將山洞中的白云巖毛坯采下后,先在太陽光下曝曬五、六天,使其粘附在外表的紅泥發(fā)硬剝落,再用堿水反復(fù)沖刷,并仔細(xì)剔除石孔內(nèi)的泥屑石粒;然后,用一定濃度的草酸洗去石上的黃漬,并曬干。這樣,在陽光照耀下,昆山石便成為潔白如雪、晶瑩似玉的觀賞精品。
昆石與太湖石、雨花石并稱為“江蘇三大名石”,開采歷史已逾千年。其色雪白,給人以純潔的美感,又因產(chǎn)出極少,自宋代以來歷來被視為供石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