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蟹殼黃的基本介紹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該品以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衛(wèi)路口的吳宛餅家制作的為最佳。
產(chǎn)品特點
酥餅特點:色呈褐黃,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故此被稱為“蟹殼黃”。外酥內(nèi)香,有蔥油、鮮肉、白糖、豆沙等多種不同的餡,味道各異,口感獨特,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咸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歷史民俗
當(dāng)年在老上海的點心攤上有買一種吃食,人們給這樣的點心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蟹殼黃。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以上海石門一路威海衛(wèi)路口的吳宛餅家制作的為最佳。
清末,上海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后,相繼吸取了各地風(fēng)味小吃精華,幾乎包括了全國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并加以發(fā)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fēng)味;選料嚴(yán)謹(jǐn),制作精細(xì);應(yīng)節(jié)適令,因時更變;供應(yīng)方便靈活。
制作方法
原料:面粉5公斤 豬油1公斤 白糖2公斤 熟面粉250克 芝麻400克 香料少許 老面、蘇打適量 1.制餡:面粉20克炒熟或蒸熟,加入白糖、香精。
2.制油酥:將面粉1公斤,加500克豬油,搓成干油酥面。同時用4公斤面粉加500克豬油及老面、蘇打拌勻,用溫水和成水油酥面。
3.成型:用水油酥面包干油酥面,搟成長方形薄片,由外向里卷搓成長條,揪成25克一個小坯,撳扁,包上糖餡,用刀平拍成圓餅。
4.飾面:將芝麻洗凈、炒熟。用少許稀面糊抹在餅坯表面,撒上熟芝麻即成。
5.烘烤:將餅坯逐個放入烤盤內(nèi),送入烤爐烤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