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宮扇的基本介紹
蘇州絹宮扇又叫紈扇、團扇、羅扇,最早現(xiàn)于西漢,成名于晉宋,宋代詩人陸游有“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之句。蘇州絹宮扇一直以精巧雅致著稱,扇面、扇邊、扇柄和流蘇或采用名貴玉石香木等材質(zhì),或采用雕刻彩繪等制作手法,結(jié)合文人雅士的題字繪畫,而聲名顯于世,被冠以為“蘇州雅扇”的美稱。
產(chǎn)品特點
絹宮扇的造型而言,以圓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狀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葉形、梧桐葉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馬蹄形、梅花形,是除圓形之外較常見的。
絹宮扇的品種花色很多。絹宮扇的扇面上常繡有花鳥、魚蟲、山水,也有繡人物、佛像的。
歷史民俗
西漢成帝的妃嬪班婕妤寫過一首有名的《團扇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借詠團扇表露受趙飛燕嫉妒排擠恐受君王冷落的復(fù)雜心理。從歷代散見的詠扇的詩賦散文來看,團扇盛行于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后又與摺扇并駕齊驅(qū),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