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xiāng)薄皮核桃的基本介紹
內鄉(xiāng)縣被中國經(jīng)濟林協(xié)會授予“中國核桃之鄉(xiāng)”榮譽稱號。
內鄉(xiāng)縣林豐茶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于2008年經(jīng)工商部門批準成立,以薄殼核桃良種選育推廣、核桃種植、技術服務、產(chǎn)品購銷及核桃深加工為主要經(jīng)營項目。
從2008年3月開始,林豐合作社從山東、山西、陜西等地引種8518、遼核1號、中林1號、岱香、香玲等五個骨干品種。在內鄉(xiāng)余關、赤眉、趙店3個鄉(xiāng)鎮(zhèn)15個行政村,采用承包、租賃等形式從農戶手中流轉荒山、荒地,累積投入資金8700多萬元,發(fā)展無公害標準化薄殼核桃種植基地26000畝。
營養(yǎng)價值
核桃仁中含有鋅、錳、鉻等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鎮(zhèn)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冬季,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可見經(jīng)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體,又能抗衰老。
歷史民俗
胡桃為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植物之一,其入藥約始于唐代,加《千金食治》、《
食療本草》均有記載。宋《本草圖經(jīng)》謂:“胡桃生北土,今陜、洛間多有之。大株厚葉多陰。實亦有房,秋冬熟時采之。”《綱目》曰:“胡桃樹高丈許。春初生葉,長四五寸,微似大青葉,兩兩相對,頗作惡氣。三月開花如栗花,穗蒼黃色。結實至秋如青桃狀,熟時漚爛皮肉,取核為果。”根據(jù)其原植物描述和取核方法,均與現(xiàn)今所用胡桃相吻合。《本草衍義》:“有人患酒渣風,鼻上赤,將橘子核微炒為末,每用一錢匕,研胡桃肉一個,同以溫酒調服,以知為度。”《綱目》:“洪邁云:邁有痰疾,以胡桃肉三顆,生姜三片,臥時嚼服,即飲湯兩三呷,又再嚼桃、姜如前數(shù),即靜臥,及旦而痰消嗽止。又溧陽洪緝幼子病痰喘,凡五晝夜不乳食,后服人參胡桃湯,即新羅人參寸許,胡桃肉一枚,煎湯一蜆殼許,灌之,喘即定。明日以湯剝去胡桃皮用之,喘復作,仍連皮用,信宿而瘳。此方不載書冊,蓋人參定喘,胡桃連皮能斂肺故也。”
品嘗吃法
核桃的食法很多,將核桃加適量鹽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腎虛腰痛、遺精、陽萎、健忘、耳鳴、尿頻等癥。
核桃與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頻、遺精、大便溏瀉、五更瀉等病癥。
核桃與芝麻、蓮子同做糖蘸,能補心健腦,還能治盜汗。
生吃核桃與桂圓肉、山楂,能改善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