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牛肝菌的基本介紹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tǒng)稱,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類,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
白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食用菌。西歐各國也有廣泛食用白牛肝菌的習慣,除新鮮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種小包裝,用來配制湯料或做成醬油浸膏,也有制成鹽腌品食用。劍川牛肝菌是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特產。牛肝菌味道鮮美,食而不厭,俗稱美味牛肝菌。其富含氨基酸、優(yōu)質蛋白質以及單糖、二糖和抗癌的多糖,是名貴的“山珍”。
劍川境內可食用牛肝菌分布廣泛,常見的有白牛肝、黃牛肝、紅牛肝(見手青)、黑牛肝、乳牛肝等。每年的雨季來臨便是各色各樣的牛肝菌上市的時節(jié)。鮮炒牛肝菌是深受劍川老百姓喜愛的一道美食。
牛肝菌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還含有腺膘呤、膽堿和腐胺等生物堿。可藥用,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還可用以治婦女白帶異常。它具有清熱解煩、養(yǎng)血和中、追風散寒、舒筋活血、補虛提神等功效。另外,還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見美味牛肝菌確是林中菌類中功能齊全、食藥兼用的珍品。經常食用牛肝菌可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