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堆花酒的基本介紹
黃梅堆花酒采用純糯米,運用傳統(tǒng)制酒工藝制造而成。斟入酒杯或搖動杯中酒,酒液濺起小花環(huán),一個迭一個,持續(xù)時間較長,又因原料是糯米故名糯米堆花酒。
黃梅縣屬中緯度北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區(qū),溫光水汽資源充足。全年日照平均2029.9小時,無霜期達256天,平均氣溫16.8℃,年降雨量1314.1mm,年平均蒸發(fā)量1553.1mm,非常適宜優(yōu)質水稻的生長。其中,當?shù)厣a的糯米米粒潔白如雪,且粒長10——15毫米,質地柔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淀粉含量高,營養(yǎng)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黃梅糯米味甘、性溫,為生產黃梅堆花酒提供了優(yōu)質原料。同時,也使黃梅堆花酒傳承了糯米的一些優(yōu)質的品性。
地理位置
黃梅縣位于鄂、贛、皖三省交界,是湖北的東大門,京九鐵路和合九鐵路、福寧高速和滬渝高速的交匯點,也是千里京九與萬里長江的黃金交匯點,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黃梅文化底蘊深厚,“黃梅戲”“黃梅挑花”和“黃梅禪宗祖師傳說”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營養(yǎng)價值
黃梅縣在歷史上就有“清江煙雨,東山白蓮水,南山古東泉,西山碧玉流”之稱。水乃酒之血,好酒必用好水釀造,黃梅堆花酒全部選用五祖寺的西山碧玉流泉水,此水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檢測含有偏硅酸(濃度在30.6——60.9mg/L)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鋰、鋅、溴化物、游離CO2,還有鈣、鉀、硅酸根離子等,pH值為6.9,口感獨特。是優(yōu)質的飲用水和釀酒的優(yōu)質源泉,是保證黃梅堆花酒口感甘甜的主要因素之一。還具有補益氣,強腎健身、通血脈、厚腸胃、潤發(fā)膚、散冷氣,益精神之功能。
產品特點
其工藝典型,具有無色透明,醇和味正,蜜香清雅,芝麻香型的特點。把酒盛在容器內搖動,出現(xiàn)一層層透明的珍珠狀酒花,經久不散,故名堆花酒。
歷史民俗
黃梅除文化底蘊深厚外,酒文化也十分豐富,并歷史悠久。其黃梅堆花酒素來以清亮透明、醇香濃郁、入口綿甜和回味悠長而聞名遐邇。但許多人不知,堆花酒的名字由來頗有淵源,是出自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口。
據(jù)史料記載,南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岳飛在潯陽五狼關(今黃梅養(yǎng)馬嶺)抗金之時,大戰(zhàn)牛頭山,屢屢取勝。潯陽百姓多以此酒慰問岳家將士,岳家軍謝民飲酒,更是軍威大振,百戰(zhàn)百勝。主帥岳飛慷慨陳詞:“此乃珍稀酒也”。岳飛蒙難后,其子岳霆隱居黃梅大河,自種糯稻,引五祖寺山上的碧玉流泉水,采用秘方自釀,使該酒品質進一步升華。
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時,黃梅戲名伶邢繡娘帶“黃梅老酒”前去獻藝。乾隆帝在賞戲品酒時,見酒花堆出御杯而不溢,龍顏大悅,命此酒為“大河堆花”。斗轉星移,隨著時間的變遷,“大河堆花”最終正名為“黃梅堆花”一直沿用至今。
黃梅堆花酒的制作方法
五祖牌糯米堆花酒,是黃梅縣酒廠生產的一種優(yōu)質小曲酒,原名陳年米酒、燒酒,亦稱藥曲白酒,已有五百余年的生產歷史,系采用純糯米、薄荷、橙皮、桂枝等三十多味中草藥,精工配制發(fā)酵,用“五祖寺”的碧玉流泉水釀造的。
獲獎榮譽
一九七五年,黃梅縣酒廠組織技術研究,吸取民間傳統(tǒng)工藝的精華,改選配方,改進工藝流程,使生產更加科學性,質量有很大提高,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九年相繼在中南五省酒類品評會上獲得好評。堆花酒的總醛和含鉛量等六項理化指標都低于部頒標準,一九八0年在全國酒類質量檢驗和品評會上,通過國家和全省評酒委員們的品嘗和檢驗,在同類酒中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