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熏魚的基本介紹
說起吃魚,白洋淀人絲毫不遜色于江南水鄉(xiāng)。不僅燉魚水平一流,還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白洋淀特色的“熏魚”。熏魚也叫鍋包魚,是白洋淀一種傳統(tǒng)的熏制風味食品,歷來為當?shù)赝撂禺a品之一,深受廣大食客所愛。當?shù)匮~的制作技術始于明代,距今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以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趙北口和縣城西南的留村名氣最大。白洋淀熏魚品種較多,主要根據體形大小而分。大熏魚包括熏魴魚、熏泥鰍、熏鰱魚、熏鯽魚、熏鯰魚、熏鯉魚。熏小魚則指熏黃爪魚、熏銀線魚、熏雜魚等。
白洋淀熏魚講究非常多,首先應選好魚的品種。肉質細膩、形體扁側的魴魚、鯪魚、鰱魚等,比較適合制作熏魚。同時要注意魚的鮮活程度,死魚一概摒棄。制作時,把選好的魚去鱗、開膛、用水洗凈,放進十幾種調料配成的湯盆里,浸泡半天入味,撈出后上鍋蒸熟。歷史上,熏魚作坊曾遍布白洋淀及周圍的廣大區(qū)域,但是以趙北口鎮(zhèn)最為集中,也最為有名。白洋淀的熏魚,比較傳統(tǒng)且普遍的做法,是在熏魚大鍋的底部放上一層鋸末(木質碎屑),然后在鍋里鋸末的上方放置一塊箅子,并把處理好的魚依次擺放在箅子上,最后蓋上鍋蓋,在鍋底慢慢加熱。鍋里的鋸末在受熱后,會慢慢散發(fā)出煙霧,這便是白洋淀傳統(tǒng)魚類熏制的不二法寶。熏制所選的鋸末以無味的果木為主,然后在鋸末中添加適量的白糖和小米,把熟魚擺在鐵蓖子上,用鋸末和白糖、小米混合燒焦后冒出的濃煙熏蒸,勤翻動,到魚呈黃紅色為止。食用前,再往魚上刷些香油,使味道更加鮮美。
白洋淀熏魚有著獨特的風味和口感,這主要歸功于它的多道工序和傳統(tǒng)配料。制成后的熏魴魚,表面呈紅色,有特殊的煙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會松散,咀嚼時柔韌有勁,清香可口,魚刺能全部剔出。熏魚由于含水少,宜存放。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存上五六天也不會變質。熏熟的魚,有特殊的煙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會松散,咀嚼時柔韌有勁,清香可口,魚刺能全部剔出。不同的魚有不同吃法,能吃出不同的味道。一寸來長的熏黃瓜魚,味道咸香,非常適合佐酒。有經驗的吃客,先把魚頭掐掉,從魚的脊背處剝開,主要的魚肉就都取下了,只剩下魚肚和魚刺。
營養(yǎng)價值
草魚
1.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huán)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 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yǎng)顏的功效,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對于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
青魚
1. 青魚中除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外,還含豐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 魚肉中富含核酸,這是人體細胞所必須的物質,有人認為:核酸食品可使人年輕,還可醫(yī)治許多種疾病。
產品特點
制成后的熏魚,表面呈紅色,有特殊的煙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會松散,咀嚼時柔韌有勁,清香可口,魚刺能全部剔除。由于含水少,易存放,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存上五六天也不會變質。
歷史民俗
熏魚的制作技術始產于明代,距今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以安新趙北口和縣城西南的留村名氣最大,質量為上乘。
白洋淀熏魚的制作方法
首先應選好魚的品種。肉質細膩、形體側扁的魴魚、鯪魚、鰱魚等比較適合制作熏魚。制作時,把選好的魚去鱗、開膛,用水洗凈,放進十幾種調料配成的湯盆里,浸泡半天,撈出后上鍋蒸熟。然后鍋里放進適量的白糖和小米,把熟魚擺在鐵箅子上,用白糖和小米燒焦后冒出的濃煙熏蒸,勤翻動,到魚呈黃紅色為止。食用前,再往魚上刷些香油,使味道更加鮮美。制成后的熏魚,由于含水少,易存放,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存上五六天也不會變質。